10月30日-31日,由北京演藝集團、北京青海玉樹指揮部出品,北京兒童藝術劇院制作演出,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共玉樹州委宣傳部、玉樹州教育局、玉樹藏族自治州文化館支持的現實主義題材原創兒童劇《高原上的黑眼睛》于青海大劇院·大劇場溫暖上演。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總領隊、青海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人才辦主任徐小兵,北京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佳琛,北京青海玉樹指揮部黨委書記、指揮、玉樹州委副書記、州政府副州長李育海,青海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馮慶一,玉樹州委常委、州委統戰部部長李富達,北京演藝集團副總經理董寧到場觀看演出。
此次演出吸引了來自青海多所中小學生、當地文化、教育、老干局以及北京援青干部代表等社會各界的觀眾前來觀看,惠及觀眾近3000人。演出現場,觀眾們隨著人物故事情節的發展時而歡笑、時而鼓掌、時而深思,舞臺上純真活潑可愛的“赤麻鴨與斑頭雁”、震撼傳神的“野牦?!?、抽象逼真的“尼瑪樹”引發了大小觀眾的熱烈討論。
繪藏地風情 講援青發展
原創兒童劇《高原上的黑眼睛》以當代青海玉樹隆寶灘黑頸鶴自然保護區為故事背景,通過藝術語匯展現青藏高原壯美迤邐的自然風光、質樸純真的民族風情,講述了一個北京孩子走近高原、愛上高原,收獲心靈成長的故事。作為2024年度對口援青項目,《高原上的黑眼睛》于2023年10月起正式啟動創排工作,從采風、籌備、立項、建組、排練、首演,幾經打磨,歷時一年,希望通過一部兒童劇作品,搭建連接起北京與玉樹的文化橋梁。
北京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佳?。?/span>“《高原上的黑眼睛》不僅是藝術創作的結晶,更承載著文化援建的重要使命。一年多來,北京市支援合作工作領導小組青海玉樹指揮部與北京演藝集團攜手合作,借助《高原上的黑眼睛》這一藝術載體,深化京玉兩地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希望通過一部用心創排、用情制作、用功打磨的精品劇目來展現新時代發展下青海玉樹的勃勃生機,反映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和諧共生、共同發展的切實成果?!?/p>
北京青海玉樹指揮部黨委書記、指揮、玉樹州委副書記、州政府副州長李育海:“北京對口支援青海玉樹,是一項承載著重大責任與深厚情感的光榮使命。它不僅僅是一項政治任務,更是京青兩地人民心與心相連、情與情相牽的精神紐帶。《高原上的黑眼睛》將援青工作中的點點滴滴融入劇情之中,讓觀眾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能深刻感受到一代代援青人的無私奉獻和堅韌不拔的精神追求。未來,這部劇目將走進青海的中小學和援青六省市,讓更多的孩子們通過自己的‘黑眼睛’看見青海的美麗與希望,從而激發孩子們對家鄉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深刻體會援青工作的重大意義。
為了讓這股高原風感動更多的大小觀眾,自北京首演完成后,創演組便馬不停蹄地投入對劇本與舞臺的打磨再加工,并攜原班人馬來到青海。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一邊克服著高原反應帶來的身體不適,一邊緊鑼密鼓地裝臺排練,只為以最好的狀態向觀眾演繹這場發生在世界屋脊上的動人故事,傾力打造了一場童趣盎然的視聽盛宴。
閃爍在世界屋脊的“黑眼睛”
兒童劇《高原上的黑眼睛》是北京兒童藝術劇院建團近40年來創作的首部藏風兒童劇,由曾獲“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金獅獎等國家級大獎的國家一級導演——北京兒藝導演王炳燃攜業內資深主創共同打造。該劇綜合運用了戲劇、音樂、歌舞、木偶等多元形式,雪山、青草、河流三大視覺核心形象貫穿始終,瑪尼石墻、酥油燈等標志性元素不斷出現,構建起具有玉樹地貌和藏族氣質的舞臺空間。棲息于三江源的旱獺、野牦牛、白唇鹿、赤麻鴨、斑頭雁等高原動物則以“偶”的形式出現,或是斗嘴嬉鬧,或是高歌合唱,靈動濃郁的童話色彩頗受小觀眾的喜愛。劇中的“尼瑪樹”既象征著北京曼巴精神,還是一批又一批“援青人”的精神延續,它不僅是樹,同時也是化身在自然中凝望的“黑眼睛”。
為展現玉樹質樸純真的原生態民族風情,該劇還特邀玉樹民歌非遺傳承人藏族女歌手白瑪永西及藏族男歌手永丁然杰擔任語言指導,并與北京兒藝專業演員聯袂出演?!八醒輪T都學習了藏語,有時候我們還要用手去掰舌頭,不斷地糾正發音。語言學習沒有竅門,只能靠記憶。這是我們在排練這部劇時最難忘也最有難度的一環?!憋椦菹奶斓难輪T金珊說。
“以孩子的視角講述故事、傳遞情感,用戲劇架起認識世界的橋梁,是兒童劇獨有的文化價值與藝術魅力?!?span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北京演藝集團副總經理、該劇總制作人董寧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此次我們帶著滿滿誠意來到《高原上的黑眼睛》的創作起源地青海,期待能得到當地觀眾最直接最真實的反饋,讓都市的孩子更多去認識中國的大千世界,感受高原凈土上發生的動人故事。我們將汲取經驗不斷打磨,力爭成為現實題材的兒童劇精品?!?/p>